贾岛寻隐者时不遇,得到的答复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而求职于国际组织,又何尝不是在云中寻光亮,在暗处始前行呢?骆涵的申请周期长达5个月。骆涵初到联合国时,适逢联合国大会的高级别周。此外,她还负责撰写会议分析报告,通过总结会议中的议题和数据,了解成员国诉求及当前国际社会重点关注的议题,并据此确认联合国未来一年的研究议题。在联大期间,骆涵主要跟进第二委员会的会议。
居安思危,自省自新2022年,在巴政研一的学业结束后,高敏开始申请国际组织实习。她投递的第一份实习就得到录取,国际组织之路起步似乎很顺利。渴望探索世界、锻炼自我的她,开始思考申请去地办工作,特别是作为全球发展重点,又与中国结成“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非洲地区。“一代代国组人,凭借着闯荡世界的天真和改变时代的勇武,不断进取,充满能量。”
尽管如此,在得知自己即将前往这片土地实习时,勾宛琦便决定接受这一切。前往非洲地区参与实地工作,对中国青年来说,一定能够有所作为。这里被誉为“非洲的政治首都”,非盟和非经委的总部均设于此,一众大使馆和国际组织在此驻扎,这里是除纽约和日内瓦以外的世界第三大外交城市。工作中,勾宛琦逐渐建立起对教科文在非洲项目上的整体认知,这使她对国际发展事业的信念更加坚定。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潘天一查阅了过往的教育统计数据,走访了负责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政府机构,并调查了相关行业的就业情况。而其中,女生更是少数群体。教科文如果不开展相关研究,政府就难以得到直观的数据和建议来采取行动,社会观念也难以得到更新,女性则更有可能因为暗淡的职业前景放弃相关学习。进入教科文之后,他更加理解了教科文的特点,以及与其他国际组织的不同。
从大西洋东岸到西岸2023年8月,祁佳告别了留学一年的伦敦,怀着期待又忐忑的心情,来到了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准备开启人生中第一段海外实习。通过参加联合国的建筑展,祁佳了解到这栋建筑背后的故事。通过这次经历,祁佳也有幸旁听了各国首脑在联大的现场发言,并和一些联合国高级官员进行了交流。于是,祁佳发挥创造力,提议在部门前的公共区域设立一个展台,增加项目的曝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