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洋彼岸,做一个无畏的追梦人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祁
佳
Qi Jia
✔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学院英语(国际组织)专业2018级本科生
✔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组织学院外交学(国际经济)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
✔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全球繁荣(Global Prosperity)专业硕士研究生
✔ 联合国总部(纽约)秘书处全球传播部公共信息实习生
曾获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学业二等奖学金、社会工作奖,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组织胜任力大赛英文组三等奖,UCL全球繁荣学院硕士毕业论文比赛亚军。
从大西洋东岸到西岸
2023年8月,祁佳告别了留学一年的伦敦,怀着期待又忐忑的心情,来到了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准备开启人生中第一段海外实习。在联合国实习一直是她的梦想,“收到录用通知的那个早上,我激动得直接从床上弹了起来”。
见到联合国总部大楼的第一眼,祁佳脑海里只有“震撼”二字——这栋39层楼高的国际主义风格建筑矗立在曼岛的南端,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宏伟的规模吸引着往来人流驻足,随风飘扬的各国国旗彰显着这块土地的国际性。
通过参加联合国的建筑展,祁佳了解到这栋建筑背后的故事。1945年以前,这片区域曾是屠宰场和铁路船舶码头的聚集区。1946年,小约翰·洛克菲勒将这块地捐赠给了联合国选址委员会,当年12月,大会批准了将联合国总部设在纽约曼岛的提议。为了更好地体现联合国的世界性,当时,来自美国、俄罗斯、比利时、加拿大、法国等11国的知名建筑师组成了设计顾问委员会,其中代表中国参与联合国大楼方案设计的,正是“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先生。
手机一声巨响,加班闪亮登场
祁佳所在的部门是秘书处的全球传播部(DGC),该部门成立于1946年,作为面向公众的联合国之声,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公众的全球意识,以促进世界各国对联合国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为联合国的目标和工作提供支持。
身为一名公共信息实习生,祁佳的主要工作是制订项目营销战略和对外联络。去年9月,全球传播部举办了第42届Reham al-Farra Journalism Programme(RAF)。该项目的设立是为了纪念在2003年伊拉克轰炸中丧生的约旦籍联合国公共信息官员Reham al-Farra。活动邀请了12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新闻记者参与报道第78届联合国大会,聆听专题讲座,以及外出参观新闻媒体部门。祁佳的主要任务是在各个社交平台宣传该项目,并协助执行。
项目执行过程中,祁佳每天要产出多篇新闻素材并发布到部门的官方社交平台上。“从8月到9月,我们每天都要和不同的人开会……前期和各机构专家商讨预算和活动流程,确认细节;项目进行时,我们需要随时待命,以应对突发状况。一次,主管晚上9点临时通知我制作一个第二天要用的长视频,虽然我当时已经休息了,但任务一到,也只能加班。”祁佳回忆道。
通过这次经历,祁佳也有幸旁听了各国首脑在联大的现场发言,并和一些联合国高级官员进行了交流。在项目的最后一天,祁佳和团队一起会见了现任秘书长发言人Stéphane Dujarric。他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忙碌的日常工作安排:从凌晨4点开始工作,了解世界范围内的热点事件;和秘书长确认对每个话题的立场,中午在新闻发布会上接受记者提问;下午和团队对事件进行复盘。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也让他觉得很辛苦,但只要站在发布会场上,他总能用最自信、幽默的状态应对记者的提问。
这段讲述令祁佳颇为难忘。“我在工作中遇到的人,身上都有一股强烈的自信和热情。也许西装之下也是一副疲倦的躯体,但只要一到单位,他们都会自动调节成工作模式。这让我非常佩服。”
10月,祁佳又参与到另一个项目——Teach the UN——的筹备工作中,该项目旨在给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生群体科普联合国的工作。
“我们设计了一个网站,大家可以通过玩游戏、看视频的形式学习联合国的相关知识。教师和家长也可以浏览网站里的课件,将一些知识运用到课堂和日常生活中。”祁佳说。
然而,在项目成立之初,整个筹备团队遇到了非常大的挑战,“我们给500位纽约的老师发送了邮件,向他们介绍这个项目,却没有收到积极的回复。团队所有人的情绪都很低落。”
于是,祁佳发挥创造力,提议在部门前的公共区域设立一个展台,增加项目的曝光度。时值万圣节前夕,在得到批准后,她用一周时间完成设计,将展台布置成了Teach the UN万圣节主题,并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
工作之余的浪漫
工作之余,祁佳也热衷于探索联合国内部的各种好去处。“我们经常去玫瑰园散步。夏天,那里的玫瑰盛开,很多玫瑰的品种都被赋予了浪漫的名字,比如Love & Peace、Double Delight、Daydream等。在那里还可以欣赏到1995年中国赠送给联合国的礼物:一尊巨大的世纪宝鼎。”
与此同时,祁佳也肩负起了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午休时间,她经常给外国同事们分享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还通过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主题曲《北京欢迎你》的MV介绍中国的传统艺术和风景。更有趣的是,她还带着外国同事勇闯中华美食的大门:在她的大力推荐下,团队的同事们都爱上了中国的火锅文化。有时,祁佳也会带上自己做的菜去单位与同事们分享,她说,“虽然我也是做菜的门外汉,但给同事们做的西红柿炒鸡蛋一直让他们念念不忘。”
在这条路上,一往无前
2023年底,祁佳结束了在联合国的实习。她说,这五个月,她在联合国不断打怪升级,遇到了不少挑战和困难,也有过很多崩溃瞬间,但幸运的是,她得到了很多朋友和同事的支持与帮助。“我变得更自信了,语言能力和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对于未来的规划也更加明晰。希望每一个正在国际组织实习任职,或即将前往国际组织的同学,都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最从容、自信的面貌迎接全新的挑战。愿我们都能在这条路上一往无前,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青年的风采。”
END
图文:祁佳
排版:张涵潇
审核: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