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生命之丰厚,赏文化之璀璨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编者语:
付思敏,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组织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2022秋季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留学,攻读教育与国际发展专业。
圣诞季的UCL主图书馆
自去年九月,我开始就读于伦敦大学学院(UCL)的“教育与国际发展”(Education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EID)专业,这是教育学院(IOE)下“教育与国际发展中心”(CEID)所开设的硕士项目。
该项目旨在培养领域内的专业人才,因此,我的同学们大多有半年以上在中低收入国家教育领域的工作经验。课程设置也与工作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例如,在上学期一门“为教育发展而规划”的课程中,我们的期末作业之一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在给定的教育规划情景中,因地制宜地设计一个教育发展项目,并以模拟筹资的形式向全班进行展示报告。在几天高强度的讨论中,我们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国际组织和当地NGO的合作项目,设计出一个旨在提高当地脆弱群体受教育机会的长期项目,并获得了小组展示的第一名。这样的课程安排不仅使我们有机会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投入实践,而且让我感受到了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并肩工作的快乐和成就感。
教育规划作业——小组展示
正如教育与国际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与跨文化理解,EID的整体氛围同样非常鼓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多元视角。就我个人感受而言,研讨课上同学们的分享环节成为了在UCL的学习体验中最令我受益的一部分。还记得,一节核心理论课上,一位同学就教育发展规划中前期调查的重要性进行反思,并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她所在的国际组织在非洲某国开展妇女赋权项目时,观察到当地妇女在洗衣服这项家务劳动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因此决定向该地区捐助洗衣机。然而,项目结果显示,大部分被捐赠的洗衣机并没有投入使用,项目效果也不甚理想。
这位同学邀请全班同学和老师猜测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同学认为可能是因为没有对当地妇女进行洗衣机的使用培训,还有同学认为是没有足够的供电系统。然而实际答案大出我们预料——在河边洗衣这项活动,已成为该地区妇女长期以来的社交场域。她们借着在河畔洗衣的时间,向彼此倾诉烦恼,交换趣闻,提供情感支持。也正因如此,无论多么不便,她们都愿意多费一些时间,走到河边,参加这样的小小的集会。故事的谜底令我深受触动,也领悟到了所学专业在书本之外、超越理论模型的人文主义精神。
我为该课程所提交的期末论文截图
除开学习本身,伦敦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也构成了留学生活的闪光点。无论是英国国家美术馆里各类匠心独妙的画作,还是伦敦西区魅力四射的各式剧目,都值得不时探索,反复欣赏。希望在这段珍贵的留学时光里,大家都能多多感受生命之丰厚,文化之璀璨,世界之广阔。
Her Majesty's Theatre的常驻剧目《歌剧魅影》
END
文字:付思敏
编辑:王贤思、王弘书
审核:李辉、李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