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动的巴黎,求学与成长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编者语:
勾宛琦,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组织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2022秋季赴法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巴黎校区留学,攻读国际关系专业。
时光易逝,距离去年九月我初到玛丽女王大学巴黎校区求学已有六月之久,这半年里我既经历了独自异国生活带来的挑战,也体会到了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术研究的差异性,逐渐适应生活和学习节奏后,我发现自己的学术视角变得比以前更加开阔,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在个人成长和未来道路的探索上也有了新的收获。
与传统大学不同,学校没有独立的校园,包括教室、图书馆在内的教学设施都位于英国驻法教育署办公楼里,楼外高高飘扬着英国国旗,每次进门都要接受前台工作人员对行李的例行检查,仿佛给人置身于外交场合的错觉。
课程通常以研讨会的形式展开,每学期有两个主要教学模块,在给定议题框架下,每节课会结合相关中层理论探讨不同的主题,有时伴有圆桌会议和课堂辩论。议题设置和呈现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老师的学术旨趣和研究偏好,老师鲜明的个人风格也会导向截然不同的课堂体验。比如法国老师Pierre专注于国际安全和欧盟政治研究,他的课堂极富感染力,洋溢着激情的雄辩和丰富的肢体语言,他的授课也充满了仪式感,每次出现都像是一场绅士赴约,同学们开玩笑地说他看起来永远像是要出发去打猎的样子。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第一学期关于国际关系研究方法论的课程,这门课引入了包括社会学、女性主义、法学、规范性、民族学、系谱学在内的其他学科的批判性研究视角,拓展了传统国际关系研究的理论边界,也让我重新思考如何打破学科壁垒,创造性地结合自己原本互相孤立的学术理解,在此基础上发掘出更有价值的学术问题。
半年的巴黎生活也让我对这一席“流动的盛宴”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总是在一次次又惊又喜的发现中感叹巴黎的文化艺术资源是如此之丰富、易得,公共博物馆对所有26岁以下青年免费;音乐会、话剧演出和展览都提供非常优惠的学生票价;定期放映大师经典的独立电影。
法国相比英美更加注重社会平等和人文关怀,外国留学生也能申请免费医保、年度体检和每月一笔可观的住房补助。在经历过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或深或浅或严肃或轻松的交谈后,深感语言和文化既可以是一道最大的屏障,也可以是一座最宽的桥梁,掌握好谈话者的母语,再附加以真诚,或许是跨文化背景下言语直抵内心的一种捷径。巴黎的迷人与优雅很难简单浓缩进只言片语,但早早褪去浪漫化的想象,直面过它的傲慢与偏见以及顽固不化之后,我依然无比感激自己有幸求学于此,在它的广博和包容中得以观照出自己内心的深度和尚未实现的可能性。
END
文字:勾宛琦
编辑:王贤思、王弘书
审核:李辉、李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