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彻斯特的雨,学习与生活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编者语:
王志捷,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组织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2022秋季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留学,于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AMBS)攻读MSc Management专业。
当记忆还停留在青年恩格斯与伟人征途和爱情邂逅,昔日“棉都”纺织业的荣光,“梦剧场”的百年风雨还有现代主义钢铁丛林与新哥特和维多利亚式建筑纵横交错中的时候,我第一次走进了曼彻斯特。在飞抵机场后淅沥的雨里,迎接我的将是一段未知的学习与生活。
(一)初到与适应
除去曼城连绵的雨与湿冷的天,最让人头疼的是一个陌生的人和机制。超市里各类商品的名字与说明,和收银员的对话,与银行柜员和宿舍工作人员的交流开始都让人感到棘手。超市许多物品的名称都需要现学现用,和英国本地人对话则需要慢慢适应口音与理解方言。除去语言就是对陌生机制的熟悉,如同摸着石头过河一路磕绊:选办手机卡、注册GP、办理本地银行卡、公共交通怎么乘坐……将近半年的曼城生活也逐渐让我摸到了生活与交流的门道:不懂就查,不会就学,听不明白就多听多问,越说不利索越需多说。
(二)生活与学习
迎新周结伴打卡曼城不同景点的活动与入住学生宿舍和寓友的交流,让我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朋友。相处中我切身体会到了国际化的含义和跨文化交际的难处。我需要不断沟通,主动了解并尊重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同时更需要耐心打破文化壁垒带来的交流障碍,而我也走出了固有环境的认知限制,了解到其他国家真实的经济、文化,这些都促使我思考国家间的同与不同,以及背后的原由,思考如何才能巩固双方的联系。
曼大管理学专业第一学期虽然只有4门课程,但每门每周都有lecture和seminar,紧凑的安排让时间过的充实又富有意义。企业战略和表现分析课程会结合《金融时报》上的新闻以及真实的企业案例展开研讨,课程当中收获最大的是习得了企业表现和战略分析架构。课上老师反复强调不要拘泥于企业财务数据,最为重要的是探寻这些数据背后的企业战略行为,懂得数据的“解读”,并基于这些慢慢掌握针对未来的预测。管理学基础课程老师针对不同管理学派领军人物的生平及性格进行扩展,让我更多的接触到了管理学思想形成在抽象理论之外最为本真的一面。针对著名的Hawthorne Study,我十分好奇这个研究的名字是如何得来的,在百般搜寻和阅读无果后,我请教了老师,这才得知因为实验开展地附近隶属市郊,遍地山楂树(Hawthorne Tree),于是便得名Hawthorne Study。
在过去半年一步一步丈量曼彻斯特与无数个阴雨连绵的日子里,我收获了许多珍贵的回忆、知识与经历。在这片曾经见证青年恩格斯蜕变的土地上,我也开始认真的期盼着未来新的一段学习与生活。
END
文字:王志捷
编辑:王贤思、王弘书
审核:李辉、李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