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推开一扇崭新的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编者语:
宣昕,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组织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2022年秋季赴法国巴黎政治大学留学,攻读Master in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and Diplomacy专业。
去年八月,我乘坐的飞机在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降落。直到现在,我仍然可以清晰地回想起那无比轻盈的一刻:在飞机逐渐下降的轰鸣声中,像有声音在我耳边说,这里是巴黎。尽管巴黎并不完全浪漫,有时它老旧、喧闹,但是在翻飞的灰色鸽群旁,在玛德琳的黄油香气里,在流淌的动听法语之间,在迈入我的留学院校——巴黎政治大学的那一刻,我依然爱上了这座城市。而在这之中,在巴政的学习生活无疑是我最珍贵的体验。
巴政两年的硕士学制似乎稍显漫长,但在真正了解到各学期的安排后,我却觉得这两年丰富而充实。在我就读的巴政国际事务学院(PSIA),学生可以在第三学期自由选择实习、撰写论文或出国交换。在课程安排方面,我就读的Master in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and Diplomacy专业设立了9个核心课程模块和2个基于不同主题或地区的方向课,在本专业固定的外交学方向之外,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第二方向。此外,巴政开设的全校通识课、外语课等课程为学生开拓了视野;定期举办的讲座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优秀学者、一线从业实践者,乃至各国政要;而形式多样的职业指导活动则帮助学生完善职业规划,走上职业道路。
如果说巴政有什么让我头疼的问题,那必定是开学前的选课。由于课程容量有限,热门的课程常常会在选课开始不久后便被抢光,因此选课前,我总是在电脑前正襟危坐,反复检查网络状况。选课令我苦恼,却也反映了巴政最显著的特点之一:PSIA的课程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上发言讨论,必须控制课程容量。不仅仅是seminar,即使是在学生更多的lecture中,老师也会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而不仅仅是单向传授知识。
得益于PSIA学生的国际化,我有机会在课堂上和来自不同国家和背景的同学们讨论。不同观点的碰撞让我觉得有趣,也推动着我深入思考。而我最深的体会是,要尊重背景各异的人,在多变世界中尽量保持客观理性,永远不要停止思考,不要停止对答案的追逐。我会记得有教授在提到有关中国的案例时,特意走到我和同座的中国学生身边说,如果我们觉得有任何谬误,一定要指出来;也会记得有教授反复强调,任何学者都不一定是正确的,包括教授本人:我们可以随时反驳教授,而他乐于接受挑战。尽管在巴政,一学期只有短短12周,但我却觉得过去的12周是如此丰盈而厚重,它催促着我深入学习与思考,要求我打破自己固有的思考框架,鼓励着我寻找更为勇敢和自信的自己。
初到巴黎的第四天,我曾经写下“巴黎并不属于我,窥见的它所有的美,都只是不属于我的一麟半爪”。而半年后,我拥有了许多独属于我的温暖记忆和珍贵的学习体验。在踏入巴政校门的那一刻,我并不知道自己正在推开一扇崭新的窗:透过它,我将望见巴黎绿荫流淌的街道和两旁旧而美的建筑,望见令我敬佩的众多学者与专家,望见关于未来不同的缤纷可能。我期待着在这里度过新的一年,巴黎于我,已不再遥远。
END
文字:宣昕
编辑:王贤思、王弘书
审核:李辉、李爱国